黑龙江科技报:农艺农机相结合 秸秆还田变资源
发布日期:2011-05-05 发布机构:黑龙江科技报 责任编辑: 阅读次数:
看一块“埋汰地”咋样播种咋施肥
农民常说的“埋汰地”就是遍地秸秆、根茬、没经过整理、达不到待播状态的土地。4月28日,已进入大田播种期,记者在哈尔滨香坊农场就见到了这样一块地,而停在地头的两台农用机械已经摆出了要在这块地上播种、施肥的架势。原来,这里要进行的是秸秆还田免耕播种的现场演示,目的在于促进秸秆还田技术的推广,实现保护性耕作、减少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作为农业大省,我省每年都会产生大量的农作物秸秆,除少量作为饲料外,大部分被弃和焚烧,给环境带来极大不利影响。秸秆还田能有效地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良土壤结构,培肥地力,保墒节水,特别是可以消除焚烧秸秆造成的环境污染。然而,在有秸秆残茬覆盖的条件下进行播种、施肥,用传统农机是无法实现的。如何在不妨碍农业生产的前提下促进秸秆资源化实现循环利用呢?作为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重大计划项目《农田循环生产关键技术研究与集成示范》的专题,“三江平原区机械化秸秆还田循环利用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课题以秸秆还田和节能降耗为核心,通过农艺农机相结合的方式,研究示范玉米、大豆、水稻等作物留茬与秸秆全量还田技术模式及配套机械,建立适宜该区域机械化、大规模农田秸秆还田循环模式与技术体系,深入研究秸秆腐解与养分释放规律以及秸秆还田条件下的减量施肥技术,并取得了重要进展。
记者在现场看到,在作物秸秆或根茬还田的条件下,由拖拉机牵引的侧深施肥免耕播种机在“埋汰地”上驶过,实现开沟、施肥、播种、覆土一次性作业,还有一台适合小面积地块作业的同类型机械也在进行现场演示。东北农业大学教授杨悦乾介绍说,免耕播种机是秸秆还田技术能否推广的最为关键的条件,他们研制的侧深施肥免耕播种机可以实现开窄沟种侧施肥,保证干土不能进入种沟内,垂直配置的圆盘刀可以切断覆盖在地表的秸秆或残茬,使播种、施肥工作顺畅,不卡不塞。
据课题组负责人、东北农业大学教授龚振平介绍,该课题于2007年开始实施,目前已经建立了玉米大豆轮作机械化秸秆还田少耕技术和水稻机械化秸秆还田技术两套成熟模式,促进秸秆资源循环利用,已建立试验区1500亩,核心示范区1.1万亩,累计示范推广420万亩。
记者 杜宏陆
新闻资讯
- 校党委书记、校长付强讲授思政课:凝心聚力、奋楫笃行,奋力书写“农业强国、东农先行”的时代答卷
- 东北农业大学举行“情系黑土地 就业在龙江”2025届毕业生留省就业专场招聘会
- 校党委副书记贺景平带队慰问走访学校研究生支教团
- 东北农业大学召开经管校友联盟年会暨联盟发展研讨会
- 东北农业大学承办黑龙江省土地学会成立60周年大会暨第一届黑龙江省土地学会学术年会
- 东北农业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3家企业被认定为科技型中小企业
- 东北农业大学与双鸭山市宝山区委组织部举行校地合作座谈会
- 东北农业大学参加黑龙江省2025届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启动仪式
- 东北农业大学举办大学生后稷音乐节
- 东北农业大学老科协杨兴武同志荣获2024年中国老科协科学技术奖
- 刘玉秀校友做客第7期“开轩”校友讲堂暨第150期校园文化快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