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协网:东北农业大学学子运用科技精准扶贫活动纪实
发布日期:2016-07-09 发布机构: 责任编辑:霍晨光 阅读次数:
“双创”促进产学研精准扶贫建基地
——东北农业大学学子运用科技精准扶贫活动纪实[原文链接]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对全民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而大学生作为教育素质高,有创新、创业热情的群体,无疑成为“双创”中很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双创时代下,东北农业大学的学子们的学习和实践也发生了很大变化。
东农学子双创拓新路
2016年5月11日,“东北农业大学学子科技创业实践团队与黑龙江省延寿县信合稻米合作社签订了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合作协议。参加签约仪式的8人中有在读研究生张运强创办“青云人”公司团队3名,在校本科生5名学子科技创业团队成员。双方以水稻创新技术和大学的科技成果融为一体进行零距离转化;以互联网、物联网、进行水稻新产品市场营销相结合等进行合作创新,强强联手,将极大促进校、农、社的垂直合作。
学以致用
大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在农村进行转化是东农几十年的传统,姚宏亮出生于上世纪70年代,他有着对家乡的深深眷恋,作为东北农业大学的高材生,离开校门的那一刻起,已经确定自己的未来发展之路——回到家乡黑龙江省延寿县加信镇务农,并以农业科技为利器。
经过十几年不懈的努力,农民身份的姚宏亮,不但带领乡亲们共同致富,而且,在品格上得到了升华,他通过历年的学习、积累、磨砺、发挥,逐渐把自己培养成为一个具有一定的格局的“农民知识分子”,在被合作社社员认可的同时,政府及相关部门也对他取得的成绩给予了肯定,先后被评为黑龙江省科技致富带头人,黑龙江省劳动模范,全国种粮、售粮大户的荣誉。
“稻”亦有道
团队二届负责人张景华、指导教师张晓平与姚洪亮等覆膜机前合影
水稻,已经成为延寿县农民的增加收入的重要农作物之一;大米,也成为该县摘掉国家级贫困县帽子的希望;米饭,更是成为了农民餐桌上的主粮。“食不厌精脍不厌细”,怎样能使延寿县的大米更好吃、产量更高、效益更好呢?姚宏亮把目光放在了高端水稻的栽培。
姚宏亮发明的有机水稻覆膜栽培技术在应用方面获得了巨大成功,不但延寿县委县政府给予了政策、资金方面的倾斜,而且周边县市也纷纷伸出合作之手,来推广这种新型的技术,更难能可贵的是姚宏亮的技术已经在严重缺水的鄂尔多斯得到了认可。
为了带动家乡父老一起致富,姚宏亮于2008年成立了延寿县信合有机稻米专业合作社,任理事长。充分利用获得国家发明专利的“有机水稻覆膜栽培技术”生产有机大米,目前该合作社已发展社员432人,入社土地面积8000亩,带动1500多农户。集约化经营种植有机食品原料水稻1.2万亩,订单生产绿色食品原料水稻2万亩,生产优质有机大米3000吨,优质绿色大米6000吨,户均增收2万多元。在经营模式上,合作社采取土地流转、带地入社和订单农业三种模式,为当地农民劳动致富、规模致富、科技致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16年,姚洪亮在合作社建立了“水稻创新科技园区”,集合了全国30余家品种、生物有机肥、降解地膜及新技术等多元素进行试验示范。
姚宏亮栽培的有机水稻,不但籽粒饱满、晶莹剔透,而且,做出来米饭带特有的清香、弹性十足,品相好、口感好、营养好,更重要的是能确保食用的安全,从田地的插秧一直到百姓的餐桌,每一道工序均按照有机食品的标准来做。在“天时、地利、人和”具备的前提下,姚宏亮申请注册了“覆膜田”大米品牌,注册“覆膜田”名正言顺,直接阐述出产品的特点,可谓一目了然,为此,姚宏亮也是颇费了一番心思。
好事连连,经过农业部谷物检测中心和黑龙江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检测,“覆膜田”大米完全符合有机食品稻米标准,得到了国家的有机认证。
目前,“覆膜田”有机稻米远销广州、深圳、昆明、苏州、武汉、上海、天津、青岛、大连、烟台等地区。
姚宏亮的成功与东农的传统、和产学研一体化不可分割,也与这个好的时代密不可分。
黑龙江省延寿县是国家级贫困县,怎样带动当地农民致富一直是姚洪亮思考的问题;当今大学生如何双创,也是东北农业大学学子科技创业实践团队急需解决的问题。如何让农民脱贫致富?如何实现产学研一体化?如何实现科技精准扶贫和创新共赢?大学生和农民一拍即合。
东农的“产学研一体化”模式的核心就是大学生科研团队将科技成果在第一时间于合作社进行转化,在各类科研技术中,将其提供给有技术需求的农民,进行科技精准扶贫。使农民能提供更优质水稻等农产品,同时以互联网、物联网形式营销,给他们带来财富,使农民从根本上摆脱贫困,走上致富的道路。
大学生双创展新途
为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质量,改善农民对农业技术的匮乏的现状,东北农业大学学子科技创业实践团队提出“以市场为导向的1+2模式”,“1”指的是互联网,“2”指的是“在校大学生创业团队和农村合作社”,通过互联网将在校大学生创业团队和农村合作社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将合作社作为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基地。每个大学生团队都具有自己的专业项目,合作社提供基地、资金和产品,大学生科研团队在合作社提供的基地中进行创新和实践,将学校的科研成果在延寿县信合稻米合作社的高新技术园区进行实证、零距离转化。东北农业大学的工程学院陈海涛教授已经在基地帮助姚洪亮研发水稻机械。大学生们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可以直接参与实践,掌握技术后可以对农民进行信息传递和培训,利用先进的科研技术对有需求的农民进行精准科技扶贫。同时促进大学生在基地中实现“产学研一体化”。
酒好也怕巷子深,农产品的营销是现代“东农人”极为重视的问题,由在校大学生创业“青云人”公司组建的营销团队通过合作社获取优质产品,并通过互联网平台进行营销和服务。在该模式中,客户通过互联网将需求反馈给大学生创业团队,大学生创业团队可直接根据客户的需求以及数据的分析,进行互联网个性化定制,给客户带来极致的体验。获取客户的反馈,反复提升营销和服务质量,极力打造专业性的互联网营销团队,也为合作社产品打造了具有美誉度的品牌。另外,为合作社建立产品溯源系统,客户可随时通过互联网平台进行产品溯源,进行防伪识别。
科技之光
姚洪亮、张运强等大学生在延寿信合合作社现场会与哈市张万平副市长交流
张晓平老师与姚洪亮及东农学子在信合合作社合影
纵观姚宏亮的成功之路不难发现,他收获的果实处处闪耀着科技的光芒,从奔跑到加速一直到起飞,科技的魅影一直伴其左右。正是科技的力量使延寿县的农业和姚宏亮的事业插上了高飞的翅膀,正是科技使姚宏亮先天的拥有一批科研领域的精英的支持,这些精英大多来自东北农业大学——姚宏亮的母校。
东北农业大学,作为国家“211工程”重点大学是一所以农科为优势,以生命科学和食品科学为特色,农、工、理、经、管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国家首批"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服务于农村和农民,一直是“东农人”的传统。成立于1986年的东北农学院大学生义务科技咨询服务部,以自愿加入与上下届传承为纽带,至今有30年的历史。历年来在学校各级党政及职能部门的关怀下,在东农刘中源、杨山、盛志廉、徐春卿、张宏伟、唐秉仁、郭贵强、徐凤花、马占峰等数十名专家指导下,在社会各界的支持下一路走来。
当年《光明日报》、《黑龙江日报》、《哈尔滨日报》等媒体都曾报道。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改变你也改变我,服务社会完善自我”的社会实践理念,使黑龙江省阿城县、望奎县、饶河县、黑河地区等地方农民致富;1996年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000年“开展科技咨询服务,提高大学生的社会实践和专业实践能力”这一国家级教学成果被列为东北农业大学“211工程”1期建设标志性成果之一。2002年又以五常市二河乡新庄村为基地,以村域生态经济发展规划为目标参与新农村建设的实践活动,2004年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栏目作了“博士团三下乡”的报道;2008年“全国农业人才发展战略研讨会”在基地召开。五常市二河乡新庄村已经成为黑龙江省新农村建设的样板村。2012年与离退休第八支部合作的项目——“发扬革命优良传统,新老携手,创新争优”是东北农业大学设立的20个课题中唯一全票通过并获一等奖的项目。
2014-2015年连续两年与五常市川北稻合作社合作,在“鸭菌稻”基地做了“EFB菌液生物有机稻”实验,检测结果优于有机稻;同时为“鸭菌稻”米制作并完善了微商城营销。现在已发展为学校各专业大学生自愿参加的团队,以“感恩、传承、实践、创新”的理念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好形势下正在探索“产学研一体化”精准扶贫的创新模式。
这个团队的核心——张晓平老师30年如一日指导东农大学生学子科技创业实践团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将所学的知识与农业生产、企业实践相结合。本着“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为目的,历经坎坷和艰辛,团队先后走出800多名优秀学子。以创始人姜波为首的还有侯春雨、殷学忠、张景华、施为民、侯志华、钱先勇、安国峰、贺山、张传林、王君、尚秀国、丁为国等人在全国创办了400多家企业,涉足各个领域,总产值达600多亿元,创造就业岗位5万多个。团队还有博士企业家、高新技术农业人才等。发起人姜波有合资、国企、私企的职业经理人经历,现在又二次创业成立北京盛维弘波管理顾问有限公司,为培养企业经理人和提高企业运营效益等而不懈努力。
现在她又指导东北农业大学在读研究生张运强所带领的“青云人”创业团队及在校本科生团队与延寿县信合合作社的带头人姚宏亮合作,进行创新、创业,联手进行精准科技扶贫。在合作平台上以互联网、物联网进行精准对接,为水稻达人姚宏亮插上了互联网的翅膀。同时将学校的科研成果零距离进行转化,实现“产学研一体化“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新模式。
退休不褪色,离岗不离职。是“东农人”张晓平老师目前的真实写照。学以致用,运用科技的力量带领乡亲们共同致富是姚宏亮的毕生追求,他们的工作处处闪耀着科技的光辉。
(中国报协网 2016年7月1日 编辑/李会佳)
新闻资讯
- 校党委书记、校长付强讲授思政课:凝心聚力、奋楫笃行,奋力书写“农业强国、东农先行”的时代答卷
- 东北农业大学举行“情系黑土地 就业在龙江”2025届毕业生留省就业专场招聘会
- 校党委副书记贺景平带队慰问走访学校研究生支教团
- 东北农业大学召开经管校友联盟年会暨联盟发展研讨会
- 东北农业大学承办黑龙江省土地学会成立60周年大会暨第一届黑龙江省土地学会学术年会
- 东北农业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3家企业被认定为科技型中小企业
- 东北农业大学与双鸭山市宝山区委组织部举行校地合作座谈会
- 东北农业大学参加黑龙江省2025届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启动仪式
- 东北农业大学举办大学生后稷音乐节
- 东北农业大学老科协杨兴武同志荣获2024年中国老科协科学技术奖
- 刘玉秀校友做客第7期“开轩”校友讲堂暨第150期校园文化快车
- 党政管理机构
- 教学单位
- 教辅及直属单位
联系我们
地址 Add : 中国 哈尔滨 香坊区 长江路600号
电话Tel:+86-451-55190114
书记信箱:shuji@neau.edu.cn
校长信箱:xiaozhang@nea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