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多家媒体联合深入皇冠即时比分_皇冠篮球比分网-劲爆体育官网@:采访校训精神
发布日期:2017-05-24 发布机构:新闻中心 责任编辑:徐小添 阅读次数:
为更好地贯彻落实省党代会精神,深入挖掘全省高校在重大历史事件中和重大转折时期,广大师生在以校训为引领,勇于创新、开拓进取的感人故事,激励大家不断为我省发展建功立业,近日,黑龙江日报、黑龙江广播电视台、东北网、龙广高校台等多家媒体联合深入皇冠即时比分_皇冠篮球比分网-劲爆体育官网@:采访,着重宣传学校以“博学笃行、明德亲民”这一校训为指引,积极为我省乃至国家农业发展做贡献的生动实践。
黑龙江电视台:
黑龙江日报:浓缩老一代风骨传递继任者热忱 讲述东北农业大学校训的故事
在东北农业大学北门的石壁上,有八个苍劲有力的大字。刚劲的笔划中体现执着与坚守,绿色的字体里浸透着生长与希望。它是六十八载风雨兼程,守之弥坚的东农人在龙江大地默默奉献的写照;它是历经磨难,几经迁址,矢志不渝的东农人给予祖国农业的坚定诺言。它就是东北农业大学的校训——博学笃行、明德亲民。这八个字不仅镌刻在一代又一代东农人的心间,更铭刻在祖国北疆广袤的黑土地上。说起东北农业大学的校训,要把时间倒回至2007年,在该校五届三次教代会上,“博学笃行、明德亲民”被确定为校训。“博学笃行”语出《礼记·中庸》,“博学”意为学首先要广泛猎取,培养充沛而旺盛的好奇心。”笃行”意为既然学有所得,就要努力践履所学,使所学最终有所落实,做到“知行合一”。“明德亲民”语出《礼记·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亲民”,明德之目的。校训成文虽然确立得晚,却继往开来,既浓缩了老一代东农人的不畏艰辛、埋首钻研的风骨;又传递着继任者们脚踏黑土、辛苦耕耘的热忱,即便是特殊年代到农村辗转办学,校训所反映的东农精神也丝毫没有褪色,它所映射的是历代东农人的群像。在东农校园里采访,记者时时被东农人身上传递出的校训精神打动着、鼓舞着。在这里记者遇到了该校园艺学院教授、国内外知名的“番茄大王”李景富。75岁的李教授依然奔波在教学和科研一线。5年学习时光,50年教学生涯,他把一生最宝贵的时光都留给了东北农大。他常年深入农村一线,为了实现培育出优质的民族番茄品牌的“红色梦想”,在最困难的时期,用热炕育苗、用向日葵叶当隔离袋包种子,新时期为了更新知识,他又自学硕博课程、苦攻分子标记、分子生物学等新技术。最终他的27个东农系列番茄品种推广到国内20多个省市,还出口到俄罗斯等国家,不仅为我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民增产增收做出了重大贡献,还为国际番茄育种尖端领域涂上了一抹中国红。对过去农村基层的苦,老一辈的东农人感触最深,而他们之所以选择学农业就是要用学到的技术,改变农村落后的面貌。原副校长许洪吉记忆犹新地回忆起当年的教学生涯,尤其是农机系教师解剖拖拉机的过程:那时为了帮助学生学好拖拉机构造,老师们希望通过解剖拖拉机让学生看到拖拉机工作时各部件的状态、学好拖拉机的构造。当时,吉林工业大学从国外引进了一台解剖好的拖拉机,对东农来说高昂的价格没有可能购买,于是教师们就用手锯、机床,克服了重重困难,用一年多时间,解剖了一台链轨式拖拉机,后又继续解剖了轮式拖拉机,在国内同行中引起了轰动,这些还仅是东农精神的几个片段。上世纪70年代,许振英先生在6平方米的草屋内,以缝纫机和水缸盖为工作台翻译了数十万字的资料,在水缸盖上制定了我国的“畜禽饲养标准”和“饲料成分表”。农学系教授王金陵在香兰农场时,每天住在滴水成冰的小屋里,夜里戴着皮帽子睡觉。但这一切没有动摇他的信念,没有实验室,他和同事们就在老羊圈里用土坯垫木板当实验台。经过十几年的实验和筛选,成功培育了东农34和东农36号大豆品种,打破了高纬度栽培大豆的禁区,把我国大豆种植北界向北推进了100公里。在水稻割前脱粒方面,为我国乃至世界农业工程作出重要贡献的中国工程院院士蒋亦元2001年确诊胃癌后仍忘我工作,病榻中带出3名博士后,3名博士和1名硕士。今年1月,在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东农动物营养研究所所长单安山,站在了领奖台上,他先后放弃了英国优良的实验条件和待遇以及北京一家企业高职高薪的工作,毅然回到黑龙江从事“功能性饲料”研究。在东北农大,这样的人和事不胜枚举。在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龙里县完成一年支教的2015级硕士研究生王琳说,“生活没有别人朋友圈中的繁花似锦,但内在的收获又怎么能用现实的尺度衡量,这是东农带给我的品质,也是校训中涵盖的东农精神的传承。”(记者那可)
东北网:【讲述校训故事 涵育核心价值】 东北农业大学知识还给土地 黑土结出金豆
一场春雨过后,东北农业大学的校园满是绿意,而在“中国番茄大王”东北农业大学教授李景富的番茄实验大棚里却是一年四季充满绿意。今年李教授新培育的3500个番茄品种、上万盆番茄幼苗在大棚里安静生长,李教授全年无休的在实验室、田间培育品种、播种、种植、收获番茄,只为“红色的梦想”,农民的丰收、别人口中称赞的番茄成了他50多年最大的快乐。
东北农业大学校训
东北农业大学校训东北农业大学上个世纪六十年代以前,我国没有自己的番茄品种,国内能够见到的番茄品种都是国外的品种,七十年代唯一一个国产栽培的番茄品种6613品质极差,被农民称为“溜溜酸”,偌大的中国市场都是“洋柿子”的天下。中国番茄育种窘迫的现状,激起了李景富强烈的民族自尊心。“一定要摆脱这种尴尬的局面,不能没有自己民族的番茄。从此他投身番茄育种,从1970年至今,春天一身土,夏天一身泥,五十多年来,李景富将自己的青春和汗水洒在每一寸耕耘过的土地上,洒在番茄育种的科研进步之路上。1982年,李景富动员十户农民种植自己培育的番茄品种“东农702”。上课时他是一名老师,下课后他就“变身”农民,骑着自行车去大棚看柿子。这一年,农户种的柿子一亩地一天产出1300斤,卖出四块钱一斤的高价,一个大棚就能挣两、三万块钱,农民成了万元户。第二年、第三年农户种植番茄的面积达到100亩、600亩,李景富也办起了培训班,指导农民种植番茄。这些农户遍布全省各地乃至吉林等省份。50年来,他培训的农民达几十万人次,足迹遍布全国11个省市,全省走过40多个县、市。
李景富教授在番茄大棚
“博学笃行明德亲民”是东北农业大学的校训。李景富常说:“传承校训精神,就是要时刻铭记我是农民的儿子,我要用科研成果回报农民;能为农民做些事情,是我最大的心愿,也是我的责任。”讲台上是教师、田地间是农民。在科研和教学之余,李景富为了能够让皇冠即时比分_皇冠篮球比分网-劲爆体育官网@的农民受益,几乎把所有时间都用来进行科研成果推广和普及,只要农民需要,就到他们中间去,为他们解决生产过程中的难题。广袤的黑土地是自然的馈赠,多年来,一代又一代的东北农业大学的专家们秉承校训理念,深耕黑土,突破了一个又一个科研禁区,解决了一个又一个难题,他们培育的新品种、推广的新技术,推动了黑龙江省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蜚声国内外的作物遗传育种学家王金陵教授,他在20世纪60年代育成的大豆新品种“东农4号”,推广面积6000多万亩,创经济效益5亿多元;蒋亦元院士用了几十年的时间研制成功了“割前脱粒水稻收获机器系统”,解决了传统工艺收割造成的农作物禾秆破碎不能再利用的缺陷,世界上速度最快的收割机,给农作物收获机械带来了一场革命;还有王金陵、何万云、骆承库、佟明耀……在东农人身上校训精神代代传承。
单安山教授和他的学生们
2016年9月,东北农业大学动物营养研究所所长单安山教授站在了国际科技进步奖励大会的领奖台上,他的科研项目“功能性饲料关键技术研究与开发”荣获科技进步二等奖,但他并没显得特别激动,因为早在1991年,他就曾经在这里领过国家自然科学奖。
作为我国著名畜牧学家、动物营养学奠基人许振英的亲传弟子,单安山先后放弃了英国优良的实验条件和待遇,以及企业高职高薪的工作,毅然回到黑龙江从事“功能性饲料”研究。博览国内外先进技术,坚持一辈子只做一件事的单安山用了近20年的努力,在功能性饲料关键技术研究与开发方面实现了基础理论创新、关键基础开发和产业化推广。他说:“我最大的心愿是提高我国饲料的品质和使用效率,让国家的畜牧业水平得到大幅提升,最终让每一个老百姓都能吃到价廉物美的畜牧产品。”
“博学笃行,明德亲民”,深爱这方黑土和人民的东农人,甘愿几十年潜心科研、扎根黑土,在各个领域鼓了农户、养殖户的腰包,不断满足着人们对安全健康食品的追求。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东农精神一直在传承、发扬,那是亲民爱民的质朴,是坚守创新的笃行。
(党委宣传部)
新闻资讯
- 校党委书记、校长付强讲授思政课:凝心聚力、奋楫笃行,奋力书写“农业强国、东农先行”的时代答卷
- 东北农业大学举行“情系黑土地 就业在龙江”2025届毕业生留省就业专场招聘会
- 校党委副书记贺景平带队慰问走访学校研究生支教团
- 东北农业大学召开经管校友联盟年会暨联盟发展研讨会
- 东北农业大学承办黑龙江省土地学会成立60周年大会暨第一届黑龙江省土地学会学术年会
- 东北农业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3家企业被认定为科技型中小企业
- 东北农业大学与双鸭山市宝山区委组织部举行校地合作座谈会
- 东北农业大学参加黑龙江省2025届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启动仪式
- 东北农业大学举办大学生后稷音乐节
- 东北农业大学老科协杨兴武同志荣获2024年中国老科协科学技术奖
- 刘玉秀校友做客第7期“开轩”校友讲堂暨第150期校园文化快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