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建三江吹响科技“集结号” 推动龙江农业高质量发展
发布日期:2019-05-30 发布机构:新闻中心 责任编辑:徐小添 阅读次数:
东北网5月29日讯(记者 姜姗姗)以科技推动黑龙江省农业高质量发展,东北农业大学将农垦建三江管理局红卫农场作为校垦合作示范点,主动与地方需求对接,强化水稻栽培、秸秆有机肥料处理、土壤修复技术等科技成果落地进行推广和转化。截止目前,该校在红卫农场共试验示范水稻新品种3个,推广肥料技术、农机装备、秸秆处理技术等科技成果6项,核心示范面积500亩,指导育秧棚二次利用100栋,处理秸秆400吨。为推进落实黑龙江省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注入科技动力。
据了解,1月5日—7日,该校利用冬闲时节,结合农场技术需求,组织专家赴红卫农场,为当地300多位场员及领导进行了“寒地秸秆腐熟菌剂生物肥料化生产技术”、“水稻育秧棚免耕覆稻草种植马铃薯技术”的专题培训和技术辅导,切实提高了农场技术人员、种植大户、涉农干部的专业技能水平,培训当天就实施了500吨水稻秸秆低温发酵有机肥料处理技术试验示范项目,为当地秸秆处理找到一条新的出路。
围绕农垦建三江管理局红卫农场水稻生产情况和技术需求,学校还在当地示范了水稻新品种选育、水稻高产高效肥料技术、稻田处理农机装备、水稻秸秆综合利用技术、水稻育秧棚二次利用技术、有机水稻种植模式、土壤修复技术等涵盖水稻产生全过程的优秀科技成果7项,开展水稻栽培技术、秸秆综合利用技术等专题培训2次,累计培训农技人员300多人次。
随着黑龙江省春耕生产的陆续推进,4月末到5月中旬,场校合作更加紧锣密鼓。
在水稻品种方面,学校筛选了适合红卫农场生长条件的长粒香品系东富141、东富142等3个新品种,在红卫农场场区进行集中示范种植。好品种还要有好技术,在配套栽培技术上,学校利用现有成熟技术与农场共同打造了“蟹稻有机种植模式”100亩示范田,真正实现一亩多产,不但有机水稻可以多卖钱,河蟹又增加了新的效益。
在土壤改良修复方面,学校对农场100亩实验地进行改良试验示范,对代表性板结土样进行取土测定,根据不同的土壤情况制定改良方案,今后还将随着改良方案的不断完善逐渐扩大示范规模。针对农场提出的“减肥减药”需求,学校在当地建立了200亩核心区的示范田,示范“寒地稻田高效机械化施肥技术”,通过测土、肥料配方及试验地块的GPS定位等手段,有效减少化肥施用量,还能实现粮食增产。该技术此前已在建三江管局其他农场大面积推广,效果显著。
由于农场水稻种植面积大,水稻育秧棚数量众多,如何有效的二次利用还能保证较好的经济效益是农场急需解决的技术难题,学校将“育秧棚免耕覆稻草种植马铃薯技术”引入农场,试验示范水稻育秧棚100栋,据悉,目前马铃薯播种前期工作已基本完成,随着育秧棚的逐渐空闲,预计6月10日左右就能进行播种,9月末就能收获,每栋棚经济效益可达到3000元左右。
(新闻来源:东北网)
新闻资讯
- 校党委书记、校长付强讲授思政课:凝心聚力、奋楫笃行,奋力书写“农业强国、东农先行”的时代答卷
- 东北农业大学举行“情系黑土地 就业在龙江”2025届毕业生留省就业专场招聘会
- 校党委副书记贺景平带队慰问走访学校研究生支教团
- 东北农业大学召开经管校友联盟年会暨联盟发展研讨会
- 东北农业大学承办黑龙江省土地学会成立60周年大会暨第一届黑龙江省土地学会学术年会
- 东北农业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3家企业被认定为科技型中小企业
- 东北农业大学与双鸭山市宝山区委组织部举行校地合作座谈会
- 东北农业大学参加黑龙江省2025届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启动仪式
- 东北农业大学举办大学生后稷音乐节
- 东北农业大学老科协杨兴武同志荣获2024年中国老科协科学技术奖
- 刘玉秀校友做客第7期“开轩”校友讲堂暨第150期校园文化快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