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努力向学 蔚为国用——用“科学家精神”讲“开学第一课”
发布日期:2019-09-04 发布机构:新闻中心 责任编辑:徐小添 阅读次数:
新华社记者杨思琪、张泉
“为了给祖国造桥梁,茅以升曾在5年时间里,整理200本笔记,写了近1000万字,争分夺秒地学习……”新学期伊始,哈尔滨市第四中学师生翘首以盼,迎来一场特殊的“开学第一课”——茅以升的儿子茅玉麟讲述了父亲的“桥梁梦”。听到动情处,学生们纷纷鼓掌。
9月3日起,茅玉麟与李四光的外孙女邹宗平、黄纬禄的女儿黄道群、李佩的秘书李伟格、颜福庆的孙子颜志渊一道,分别为哈尔滨市5所学校师生讲述了李四光、茅以升、郭永怀、黄纬禄、颜福庆等5位科学家的故事,带领学生们了解科学家的爱国之情、报国之志,树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坚定信念。
“我的外公李四光先生70多岁高龄时,依然奋斗在地质科学战线,恨不得把自己的全部智慧和力量,都献给党和人民。”在东北农业大学,李四光的外孙女邹宗平讲述了李四光科学报国的故事,吸引数百名师生聆听。
甲午海战中国战败,李四光立志建造坚船利炮保家卫国,于是15岁留学日本,他选学船用机械专业。后来,他发现中国连造船用的钢铁、炼钢用的铁矿都没有,就在留学英国时,选学了采矿专业。学习一年后,他又发现中国没有地质学,不可能找到矿,李四光又开始了对地质科学的探索。
从学造船到学采矿,再到学地质,跟随邹宗平的讲述,学生们了解了李四光“一生三换专业”的故事,并从数次选择中,得到了同一个答案——“努力向学、蔚为国用”。
1958年10月18日,李四光填写入党志愿书,义无反顾地投入党的怀抱。“用创造的精神和科学的方法,求人生的出路。”邹宗平用外公的话勉励同学们,“搞科学虽然很艰苦,但是有意思。世界上还有很多事情等待我们一点点去探寻、挖掘,更好地为人们的生活谋福利,希望青年学生热爱科学、拥抱科学。”
在哈尔滨市第五十九中学,郭永怀女儿郭芹的闺蜜、李佩的秘书兼助手李伟格,为学生们朗读了郭永怀的文章《我为什么回到祖国——写给还留在美国的同学和朋友们》。“我是在对日抗战的初年,因为自感救国无门,带着惭愧的心情跑到了国外……在这样一个千载难逢的时代,我自认为,我作为一个中国人,有责任回到祖国和人民一道,共同建设我们美丽的山河。”听到这,一些学生眼角湿润了。
“父亲曾被说‘不是读书的材料’,甚至萌生退学的念头。但受到巨大的鼓舞后,他就像变了个人一样。学校熄灯后,他在路灯下苦读;躺在被窝里,他打着手电背书。等到高中毕业会考,父亲拿到了数理化全部100分的好成绩。”“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黄纬禄的女儿黄道群,为哈尔滨市经纬中学师生讲述了父亲的“逆袭之路”,揭秘了科学家的成长故事。
“学医的目的,有许多人以为能多赚钱,我想他们错了。以公众利益为目的去学医,才是最好的,才是人类的服务者。”9月4日,在齐齐哈尔医学院,中华医学会首任会长颜福庆的孙子颜志渊,回顾了爷爷从小立志学医和在耶鲁大学求学时的艰辛历程。他勉励同学们,要继承前辈科学家的崇高精神,努力为人民服务。
“我们学习老一辈科学家的家国情怀、崇高品德、高尚情操,时刻牢记祖国的需求。”东北农业大学大三学生蔡雨洁说。
“带领人们读懂前辈精神、感悟榜样力量、坚定前行方向,让‘长大了当科学家’的信念重植孩子心中,让未来科学的浩瀚星空群星闪耀,这是科学传播的应有之义。”中国科协科技传播中心主任郑浩峻说。
讲述中国“科学家精神”报告团成立于2018年8月,目前已邀请到各领域著名科学家后人20余人,通过讲述科学家故事,传播科学文化。
(新闻来源:新华社)
新闻资讯
- 东北农业大学在第十一届全国大学生乡村振兴创新创业大赛暨农业建筑环境与能源工程相关专业双创大赛中喜获佳绩
- 新西伯利亚国立农业大学代表团访问东北农业大学
- 校党委书记、校长付强讲授思政课:凝心聚力、奋楫笃行,奋力书写“农业强国、东农先行”的时代答卷
- 东北农业大学举行“情系黑土地 就业在龙江”2025届毕业生留省就业专场招聘会
- 东北农业大学举办“校友终身成长支持计划”首期校友企业研学活动
- 校党委副书记贺景平带队慰问走访学校研究生支教团
- 东北农业大学召开经管校友联盟年会暨联盟发展研讨会
- 东北农业大学承办黑龙江省土地学会成立60周年大会暨第一届黑龙江省土地学会学术年会
- 东北农业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3家企业被认定为科技型中小企业
- 东北农业大学与双鸭山市宝山区委组织部举行校地合作座谈会
- 东北农业大学参加黑龙江省2025届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启动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