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日报客户端:一生在科研育人的道路上不断探索前进
发布日期:2020-02-26 发布机构: 责任编辑:徐小添 阅读次数:
追忆我国著名农机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东北农业大学教授蒋亦元(下)
“古之成大事者,不唯有超世之才,亦有坚韧不拔之志。”蒋亦元院士从助教开始做起,作为一名普普通通的科教工作者,他在创新和探索的路上,始终保持着共产党人的本色,尽心竭力、恪尽职守。长期工作在教学和科研第一线的他,对党的事业无限忠诚,不畏难关,成绩斐然。
蒋亦元院士生前照片。
他敢于质疑一生追求真理
怀疑精神是科学创造活动的真正出发点。科学的怀疑精神与传统的观念、社会的主流观点往往是相悖的。对一个大胆怀疑的人来说,成功了,有时会鲜花簇拥;失败了,可能会带来嘲笑和侮辱。
这一次,令蒋亦元产生怀疑的是学术权威墨菲(G. Murphy)π关系式合成理论中“组成方程必须具有相同形式”的论断。
自1950年Murphy提出组分方程后,在国际上已运用数十年而始终无人置疑。曾有人在犁铧的相似研究中发现误差大,也只是怀疑土壤参数。
在蒋亦元仔细研读相关资料的时候,发现其中名为“以试验球体沉降规律求得关系式”的实验,预测的误差很大。到底该实验的预测误差是来自于试验不严格还是定理本身有误?蒋亦元陷入了深深的质疑当中。
为了找出产生误差的根源,蒋亦元先从严格试验环节入手。当他将试验数据回归建立模型时发现:组分方程若必须用相同型式时则误差很大,当“以获得最高相关系数为原则”选择方程的型式时,预测精度显著提高。
经反复检查自己的试验,当他确定自己所进行的试验本身没有疏漏之时,便大胆地指出了G. Murphy的π关系式合成理论中的重大缺点——“组分方程必须具有相同形式”的论断缺乏理论依据,也不切合实际,并对G. Murphy的理论作了“组分方程可以具有不同型式”的修正的结论,这使预测精度成十倍地提高。
由此,蒋亦元还进而提出建立在此、经改进了的相似准则函数理论基础上的、作为多因素的试验设计方法,它与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相比,具有试验次数少、精确度高、对自然规律具有广泛得多的描述能力等优点。
这开创性的研究成果,得到了该领域著名专家及院士们的高度评价。
在追求真理的过程中,蒋亦元院士获得了十分丰厚的科研成就。他曾建立了收获机械的平台式逐秸器理论,研究结果被其他学者的实验研究所证实,并被编入全国统编教材;亚麻种子成套机械的研究成果在生产中被多年应用,清选质量与效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悬挂式水田筑埂机的研究采用单面取土方式是当时国际通行的双面取土的一次革命,有助于减少平地作业用功量,并使作业功能扩大,首创聚四氟乙烯复面,解决了严重粘土和显著减轻了阻力;在乳牛饲养机械化的研究中首次采用先进的散放饲养方式、串连式挤奶车间及配套的饲料车间以显著降低劳力消耗。初步结果显示是可行的。遗憾的是后因三年困难时期牛群宰杀,未能继续完善。
蒋亦元院士在科学研究上的最鲜明的特点就是创新,他从不愿意去搞追赶潮流而自己又无新解的课题。同时,他不仅重视机理研究,还很关切机械作业对农艺、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等的影响。
他渐渐将一扇“门”开启,开启的是农机现代化亮丽的新妆!
他把发现和培养的人才看做毕生最大成就
半个多世纪以来,蒋亦元院士一直在东北农大辛勤耕耘,可谓桃李盈枝。由于蒋亦元在创新能力、指导思想及科研方法论、公关策略、团队精神以及横向合作等诸多方面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和能力,众多学子因为仰慕蒋亦元院士走进农业工程的学术领域,他们认为能够成为蒋亦元的弟子,本身就是一件荣幸而又充满挑战的事情。
蒋亦元院士更是践行“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不管是不是自己的学生,只要发现有培养价值且肯学的孩子,就会对其倾心培养,如今他们中的多人都已成为国内外知名的学者,可谓群星璀璨。
赵匀教授以其发明了新型高速前插旋转式与国际首创了后插旋转式插秧机,应义斌教授以其水果品质在线同步检测与智能化分级技术装备的研究,他们分别于2007年与2008年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蒋恩臣博士在导师的指导下获得全国首届百篇优秀博士论文奖;董成茂是进入首都钢铁公司的首位博士,由于其基础扎实,在设计院从事方坯和板坯连铸机总体设计、工程设计和工厂设计,工作出色、游刃有余;在国外的张瑞红以其发现加速发酵的细菌,创造出厌氧分级干式发酵系统,利用多种废物产生沼气用于发电,而获美国国家环境保护奖;潘忠礼以其在食品健康安全及食品保鲜技术研究方面取得杰出成就,先后获得美国总统青年科学家奖、“2008影响世界华人”大奖;孙秀芝以其在基于生物质的聚合物与合成物领域的卓越成就,出版了专著,并被美国农业部委任生物质产品与生物质能源创新性研究项目制定组组长;汪春教授,全国劳模,在钵苗摆栽机的研制中竟能彻底摆脱日本机构极为复杂的模式,而以插秧机为基础,重点转为秧盘研究,他的这种“以正合以奇胜”的创新思维是早在读博士阶段就得到蒋院士亲授的。
他还将体现学生工作成绩的文章、杂志放在最显眼的地方,引为骄傲,令人感动。把发现和培养的人才看做自己毕生科学工作中最大的成就,这正是蒋亦元值得尊敬和歌颂的“师道”和“师德”。
他德才双馨兴趣广泛
一流的科技成果诚然可贵,高尚的道德价值更高。蒋亦元院士常常强调一个好的科学工作者必须具备“德、识、才、学”这四方面的素养。
他形象地做了比喻:“才”如战斗队,“学”如后勤部,“识”如指挥员,但倘若没有“德”,拥有的其他一切都将是空谈。蒋亦元始终将“德”放在首位,因为它是一个人在科学研究中最终取得成功的一个最重要的条件。透过蒋亦元的言教和身教,他的众多弟子都已深深体会到“德”的重要,努力践行着导师对科技工作者的道德要求和原则:
一是要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痛斥剽窃他人成果的行为;二是在试验研究中不要为证明自己的理论分析结论是正确的,对试验结果作虚假报告;三是在总结和汇报自己成果时,一定要杜绝弄虚作假,一旦被他人披露,将严加查处。
在很多人的印象里,农机工作者全身心地投身于事业,常与冰冷的机械打交道,因而会缺乏生活情趣。但蒋亦元却多才多艺,兴趣广泛,志趣高雅。
蒋亦元认为,“想搞好科研的人,不应终日仅和数字、公式、定理等打交道,如能常读诗词,体会其精髓,以至习作,是有利于培养自己创新思维的。”他总会在工作学习之余挥笔泼墨,根据科研感受赋诗填词。其多篇诗作还被收入《院士诗词选》。
熟悉蒋亦元的人都知道,伴随蒋亦元科研生涯的,还有一样精神润滑剂,那就是音乐。蒋亦元对音乐有一种特殊的感情,他既喜欢传统的民族音乐,如《梁祝》等,也常常对现代流行的音乐产生兴趣。平日,除了唱歌,他对二胡、笛子、口琴、小提琴等乐器演奏也非常钟爱。虽然,这些在公开场合少有展示,但是它们却是其在家庭音乐会上的保留节目。
他的精神将激励代代学子在科研的道路上不断探索、前进。
生前,蒋亦元院士总是把成功和荣耀当成过眼烟云。即便身体状况不佳,他的日程依然繁忙,即便在病床上,他仍然筹划着科研项目。
东北农业大学的科研工作者纷纷表示,虽然蒋院士已经离开了,但他的精神必将继续激励代代科研工作者在科研的道路上不断探索、前进。(照片由东北农业大学提供)
新闻资讯
- 东北农业大学在第十一届全国大学生乡村振兴创新创业大赛暨农业建筑环境与能源工程相关专业双创大赛中喜获佳绩
- 新西伯利亚国立农业大学代表团访问东北农业大学
- 校党委书记、校长付强讲授思政课:凝心聚力、奋楫笃行,奋力书写“农业强国、东农先行”的时代答卷
- 东北农业大学举行“情系黑土地 就业在龙江”2025届毕业生留省就业专场招聘会
- 东北农业大学举办“校友终身成长支持计划”首期校友企业研学活动
- 校党委副书记贺景平带队慰问走访学校研究生支教团
- 东北农业大学召开经管校友联盟年会暨联盟发展研讨会
- 东北农业大学承办黑龙江省土地学会成立60周年大会暨第一届黑龙江省土地学会学术年会
- 东北农业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3家企业被认定为科技型中小企业
- 东北农业大学与双鸭山市宝山区委组织部举行校地合作座谈会
- 东北农业大学参加黑龙江省2025届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启动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