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领企业和农户闯难关 创业者刘晓晨带着百名大学生把肥料送到农户家门口
发布日期:2020-07-24 发布机构:宣传部 责任编辑:徐小添 阅读次数:
□本报记者徐佳倩
2月,本应是农资企业生意的“黄金季”,但创业者刘晓晨感到的却是彻骨寒冷。她反复滑动由100多名95后青年组成的微信工作群页面,却发现最新的对话总是停留在几天前,这样沉寂的景象令刘晓晨感到恍惚和陌生。
即便设想过疫情给公司带来的影响,刘晓晨仍然止不住眼泪,沮丧地哭了一场。和当时大多数中小企业的创业者一样,刘晓晨此时陷入了事业停摆的僵局中。
但她仅仅让这种局面持续了一个月——之后的短短20天内,刘晓晨就以一种壮士断腕的勇气发起自救,在自身生存和惠农助农中间找到一个发展新路子。
没有订单期盼的好局变“死局”
“是生存还是消逝?”刘晓晨第一次真切地感悟到,这是她“小公司”的“生死劫”。
刘晓晨是东北农业大学应用生物专业18届毕业生,毕业后她创办了黑龙江沃宝农业技术开发有限公司,通过专利授权与委托生产的方式,创立了自己的微生物菌剂肥品牌“沃施宝”,销售化肥、提供种植服务等帮助农民增收致富。
“本来盼着年后,农民就会在我们这里进肥料,以此打开春耕销售局面,给2020开个好局。”刘晓晨说,公司年前囤了很多的肥料,但是受疫情影响,却没有订单销量,期盼的好局变成了“死局”。
农时不等人,公司想要谋生机,也不能坐以待毙。正在她擦干眼泪,探寻自救的时候,一通来自哈尔滨呼兰区的电话带来了转机。
“这真是一个意外的惊喜,没想到大家还记得我们!”刘晓晨告诉记者,他们2018年曾在呼兰区做过产品推广,那时免费提供给周边村镇农民大概价值20万元的肥料,今年有农民打来电话表示肥料效果不错,希望疫情期间再给他们送点。
有单难送
“捎货”也要把肥料送到田间地头
开始愁没有订单,但是有了需求,“送”又成了最大的难题。疫情防控之下,如何把农资送到农民手里?
这时,刘晓晨想到了公司的大学生业务联络员。
原来,创办公司初期,刘晓晨就曾招募近百名家在农村的在校大学生来开展调研,掌握自己所在村镇农民的实际需求和困难,为农资配送“牵线搭桥”。
如今,这些联络员成为了公司生存的希望。
不到20天的时间,联络员们调研了佳木斯、双鸭山等地的100余个村子,获得了大量反馈信息,同时也收到了不少农户的订单。
“在那时,我的电话和微信才真正再次‘热’了起来。”刘晓晨说。
有订单就有活路,而农资到手,农民的春耕就有了盼头。
沃宝农业迅速调配公司在嫩江县和建三江垦区仓库储备的产品,针对专业合作社和零散农户的不同需求,以专车、物流配送和联络员“捎货”等不同发货方式送到农户家门口。
“难不难?”
“再难也要干。”
团队上下彻底一扫阴霾。
不管是一袋两袋,还是一吨两吨,都卖成本价,哪怕是个人“捎”货,也要把肥送到农民手里去。这期间,沃宝农业向省内18个乡镇、自然村的合作社和农民零利润销售“沃施宝”微生物菌剂近300吨,保障了近500户农民,6万余亩耕地的春耕备产肥料需求。
“大家‘小康’了公司也就‘致富’了”
“姐,我爸高兴坏了,用咱们的肥料我家今年一个受病的苗都没有。”在东北农业大学读大二的张蕾家在饶河县西林子镇,作为业务联络员,她忙着收集农户订单的同时,让自家地也用上了“沃施宝”。
随着水稻移栽结束,在育苗期用过产品的效果已经显现。她迫不及待地和刘晓晨分享这个好消息,这也让整个团队更加提振信心。
4月底,刘晓晨还来到了克山县。一个月的时间,刘晓晨深入当地30个村子的田间地头,了解种植情况、农户经营情况,和有关负责人洽谈合作需求。
在克山县河北乡新民村,包村干部高贵负责统计他们村种植大户的用肥需求并告诉给刘晓晨。
高贵十分看好与刘晓晨的沃宝农业合作。他的评价是,“这个孩子刚开始看着不像做企业的,但越看越是个做大产业的。”
高贵告诉记者,为了在疫情期间把肥料运进村,刘晓晨用上了“专车”,成本根本合不上。“可这孩子和我说,就想让老乡看看,用上我们的肥料,地里就能长出‘钱’。大家‘小康’了,公司也就‘致富’了。”
就是这句话,让50多岁的高贵对24岁的刘晓晨刮目相看。也就是凭着这样与农民共赴时艰的实在劲儿,让沃宝农业赢得了口碑。
疫情求变
新的发展路子扎实走下去
采访中,刘晓晨毫不掩饰仿佛还发生在昨天的那种生存绝望感。但她也明确告诉记者,从另一个角度看,疫情也正是他们的发展机遇:
——拓宽营销思路,疫情期间一直用网络通讯手段洽谈业务,现在刘晓晨正在筹备网络招聘和带货,互联网业务即将开展;
——优化发展布局,刘晓晨还注册了“东农同舟”农资品牌和“东农时令”农产品品牌,分别为农资产品把质量关和价格关,为农产品销售拓宽渠道;
——革新经营理念,了解到中小微企业资金运转困难和团队年轻人在对接农户时沟通难等问题,刘晓晨实现企业“扁平化”管理,每个人都是冲在一线的业务员。
这些都是这个年仅24岁的创业者在疫情打击中摸索出的发展之道。
为了追求人生理想勇敢创业,刘晓晨曾放弃就读研究生的机会,只为早一步帮助农民用肥袋子装点黑土地换来钱袋子,为许多贫困大学生提供就业岗位。
预估龙江农业一年一季的产值后,对比南方一年三季,决心用自己开发的产品给黑土地赋能,刘晓晨还有更广阔的事业版图正在描画。
但路是一步一步扎实走出来的,刘晓晨更执着于此时的脚下:“现在这个发展路子将会扎实走下去,把成功经验复制下去,为黑土地增产创收也会一直坚持做下去!”她说。
(新闻来源:黑龙江日报 05版 2020年7月24日 )
新闻资讯
- 校党委书记、校长付强讲授思政课:凝心聚力、奋楫笃行,奋力书写“农业强国、东农先行”的时代答卷
- 东北农业大学举行“情系黑土地 就业在龙江”2025届毕业生留省就业专场招聘会
- 校党委副书记贺景平带队慰问走访学校研究生支教团
- 东北农业大学召开经管校友联盟年会暨联盟发展研讨会
- 东北农业大学承办黑龙江省土地学会成立60周年大会暨第一届黑龙江省土地学会学术年会
- 东北农业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3家企业被认定为科技型中小企业
- 东北农业大学与双鸭山市宝山区委组织部举行校地合作座谈会
- 东北农业大学参加黑龙江省2025届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启动仪式
- 东北农业大学举办大学生后稷音乐节
- 东北农业大学老科协杨兴武同志荣获2024年中国老科协科学技术奖
- 刘玉秀校友做客第7期“开轩”校友讲堂暨第150期校园文化快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