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日报客户端:东北农业大学多措并举为农业振兴插上科技的翅膀
发布日期:2020-10-07 发布机构:宣传部 责任编辑:徐小添 阅读次数:
丰收,意味着五谷丰登,粮安天下。每一次丰收都是一场耕耘孕育的奇迹,每一粒稻谷都见证着广大农民和科技工作者的辛勤付出。此时,又是一年金秋时节,黑龙江广袤黑土稻谷飘香。两年来,东北农业大学充分发挥人才、科技优势,迅速根据地方科技需求谋篇布局,将农垦建三江管理局红卫农场作为校垦合作示范点,主动与地方需求对接,强化水稻栽培、秸秆有机肥料处理、土壤修复技术等科技成果落地推广和转化。学校不断深化与农垦集团建三江分公司的实质性合作,今年“东农建三江寒地现代农业科技创新示范区”启动运行,校企合作的农场从2019年的1个扩展到11个,合作项目从7项增加到“水稻新品种示范”“五谷丰素生物制剂技术”“育秧棚二次利用技术”“寒地稻田简化高效施肥技术”“智慧农业”等12项,合作内容涵盖品种选育、节本增效、绿色循环、智慧农业等多个领域,贯穿水稻生产全过程,解决农场生产实际问题,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有效助力现代农业发展,为贯彻总书记讲话精神交上了一份金色的秋天答卷。
东农以地方需求为导向助力助力龙江农业提质增效
2018年10月,东北农业大学党委将深化与建三江垦区合作列入科技服务重点工作,主动与建三江红卫农场开展对接洽谈,积极推进合作。根据红卫农场基本情况和产业发展需求,筛选出相关科技成果14项,组织有关专家与红卫农场领导及相关负责人面对面沟通,了解技术需求、介绍学校技术成果,实现了地方需求与技术成果的直线对接。
2019年1月,东北农业大学与农垦建三江管理局红卫农场签订了《东北农业大学与红卫农场合作战略框架协议》,明确了双方将在加强科技成果推广示范合作、人员培训、争取各级各类农业科技项目、推进成果转化等四个主要方面开展共建合作,场校合作正式拉开序幕。东北农业大学利用寒假时间针对7个合作项目逐个论证、逐项落实。
2019年春耕生产前,在校地双方的共同努力推进下,所有合作项目按照“项目对需求、专家对任务、落实对方案”的要求,全部落实到位。
2019年5月23日至24日,东北农业大学党委书记孙登林、副校长邹德堂及相关专家一行7人赴学校校垦合作示范点红卫农场,对已开展的科技合作项目进行检查落实。学校党委提出再深化省内农业科技服务区域布局,将三江平原现代化大农业区作为科技服务重点的工作思路,建三江管理局与东北农业大学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校地合作再深化。
2019年6月13日,建三江管理局到东北农业大学就校企合作工作推进及战略合作进行交流,并与学校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
一年左右的时间里,学校在农垦建三江管局试验示范了东农水稻新品种3个,推广肥料技术、农机装备、秸秆处理技术等科技成果6项,核心示范面积500亩,指导育秧棚二次利用100栋,处理桔梗400吨,为推进落实我省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注入科技动力,为贯彻总书记讲话精神奏响了铿锵有力的“东农乐章”。
东北农业大学党委书记孙登林说,“东北农业大学助力龙江新发展作为学校重点工作,认真谋划,积极推进,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今后会更好的推进东北农业大学和建三江的各项工作全面发展。东北农业大学是一所以农科为优势的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和‘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学校通过发挥科研和技术优势,持续深入与建三江开展合作,进一步推动我省农业现代化建设。”
秸秆处理是建三江急需解决的技术难题。2019年1月5日至7日,东北农业大学组织专家赴建三江红卫农场,利用冬闲时节为当地300多位场员及领导进行了“寒地秸秆腐熟菌剂生物肥料化生产技术"、“水稻育秧棚免耕覆稻草种植马铃薯技术”的专题培训,培训当天就实施了400吨水稻秸秆低温发酵有机肥料处理技术试验示范项目,为当地秸秆处理找到一条新的出路。学校还将2018年黑龙江省科技成果获奖成果“寒地水稻秸秆深埋还田机”应用在建三江红卫农场,直接将秸秆还田处理,同时在八分场进行了500吨水稻秸秆低温腐熟制作有机肥试验示范。这项技术实施时气温零下40度,经过处理的秸秆已腐熟成肥,达到了抛洒回田标准,为农场秸秆处理及资源化利用提供了新的出路。
针对水稻生产情况和技术需求,东北农业大学在当地示范了水稻新品种选育、水稻高产高效肥料技术、稻田处理农机装备、水稻秸秆综合利用技术、水稻育秧棚二次利用技术、有机水稻种植模式、土壤修复技术等优秀科技成果7项,累计培训农技人员300多人次。
在水稻品种方面,东北农业大学筛选了适合当地生长条件的长粒香品系东富141、东富142等3个新品种,进行集中示范种植。好品种还要有好技术,在配套栽培技术上,学校与农场共同打造了“蟹稻有机种植模式”100亩示范田。
在土壤改良修复方面,东北农业大学对100亩实验地进行改良试验示范,对代表性板结土样进行取土测定,制定改良方案。针对当地提出的“减肥减药”需求,东北农业大学在当地建立了200亩核心区的示范田,示范“寒地稻田高效机械化施肥技术”,通过测土、肥料配方及试验地块的GPS定位等手段,有效减少化肥施用量,还能实现粮食增产。该技术此前已在建三江管局其他农场大面积推广,效果显著。
由于水稻种植面积大,如何有效的二次利用还能保证较好的经济效益是农场急需解决的技术难题,东北农业大学将“育秧棚免耕覆稻草种植马铃薯技术”引入农场,试验示范水稻育秧棚100栋,每栋棚经济效益可达到3000元左右。
东农助力龙江新发展合作共建成效显著
2020年,东北农业大学在建三江的全力支持和配合下,克服疫情影响,扎实有效地落实科技项目,保证了全部项目不误农时,并在秋收来临之际取得了阶段性成效,用行动彰显了“北大荒精神”和“东农精神”的新时代价值。
春耕秋收,夏管冬训。当2020年金秋时节到来,学校与建三江的科技合作共建已经在种植、养殖、科技人才引进、智慧农业开发等领域遍地开花,硕果累累。
从哈尔滨到建三江,行车大约560公里。2018年以来,很多优质水稻品种的种子被东北农业大学的专家们从学校的实验室精挑细选,千里迢迢带到了祖国的大粮仓,播撒到各个种植区。2020年,又到了丰收的季节,在建三江的金色稻浪里,东北农业大学的专家们和农业工作者一起感受收获的喜悦,见证科技助力农业的奇迹。
建三江大兴农场副场长李学军说,“大兴农场历来重视科技,这次在农场示范的‘五谷丰素生物制剂技术’和‘卫星平地条件下寒地水稻变量施肥技术’2个项目,我们从头到尾指派专人跟踪,现在看效果确实很好,明年我们将结合生产实际筛选皇冠即时比分_皇冠篮球比分网-劲爆体育官网@的科技需求,及时与学校对接,争取让皇冠即时比分_皇冠篮球比分网-劲爆体育官网@的学校成果在大兴农场落地开花,希望学校一如既往的为农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前进农场副场长王启增表示,前进农场近年来连续引进东北农业大学优质水稻新品种进行替代种植,从现在的长势看,示范的水稻新品种非常适合农场的生长条件,而且产量也很可观,明年农场将扩大种植面积,希望学校继续为农场提供皇冠即时比分_皇冠篮球比分网-劲爆体育官网@优质水稻新品种进行示范种植,帮助农场在水稻种植方面向质优价高转变。
由于增产增收效果显著,今年,东北农业大学向文胜教授研发的“五谷丰素生物制剂技术”应用在建三江的红卫、大兴、七星、浓江、鸭绿河五个农场,推广示范面积15000亩。“五谷丰素”是生物制剂,直接在水稻浸种环节使用,无需增加任何劳动环节,可以促进水稻苗期、移栽期、生产期等多个时期的生长,平均可增产10%左右。用农场负责人的话说,“向教授这个五谷丰素不得了,今年来看增收的产量相当于给我增加了一个红卫农场。”
东北农业大学彭显龙教授研发的“寒地稻田简化高效施肥技术”在建三江胜利、勤得利、创业、红卫、二道河5个农场推广,使用面积扩大到了2万亩。这种技术按照土壤养分状况和水稻需肥规律,确定水稻需肥总量,并生产适合稻田机械施用的高效肥料。通过应用缓控释技术可以实现1次施肥满足高产水稻所需,做到了简化高效施肥。从9月初的推广效果看,田间表现良好,有望实现增产。
2020年5月,东北农业大学“水稻育秧棚免耕覆稻草种植马铃薯项目”在建三江红卫农场和前进农场进行了试验示范。项目负责人东北农业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孙文鹏克服疫情不利影响,积极与农垦集团建三江分公司沟通对接。他自己开车来到前进农场,带去了优良马铃薯品种和专用微生物种衣剂,并对技术关键点进行了讲解指导。经测产,应用这项技术的马铃薯有效控制了马铃薯晚疫病的发生,品质高,亩产突破8000斤,经济效益达到5000元以上。
前进农场负责人说,“今年第一年示范这个技术,亩产预测就达到了5000斤左右,一栋大棚就能让农民增收3000元左右,水稻覆盖种植的马铃薯还具有表面光洁、口感好的特点,农户都很认可,明年一定要大面积推广,把农场闲置的育秧棚都利用起来,下一步我们还想和学校共同研发适合育秧棚马铃薯种植的机械装备,这样的好技术一定要让农户都用上。”
科技引领东农智慧农业走在全国前列
走进位于建三江红卫农场的“智慧农业指挥中心”,一面超大屏幕瞬间就会吸引你的目光。这里显示的数据在时时更新,不仅能够看到农场所有的耕地卫星图,还能切换到每一个种植区,实时监测作物长势、病虫害情况、农药肥料使用情况等,大数据分析系统会根据所有种植作物每一分钟的生长变化,自动生成田间管理建议,为技术员和种植户精准操作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农场负责人和种植户只要打开手机上的App,就可以时时查看种植区,小到长势,大到天气预报、田间管理提示,方便、精准、便捷、高效。
这个国内外同行叹为观止的指挥中心背后,是皇冠即时比分_皇冠篮球比分网-劲爆体育官网@:专家苏中滨教授带领科研团队多年研发的辛勤付出,是专用卫星、无人机等高科技硬件设备的数据采集,和高科技系统软件开发、科技术人员驻地值守的庞大人力物力支撑。“智慧农业指挥中心”自建成运行以来,得到了农场各级管理负责人和用户的一致认可。
东北农业大学电气与信息学院教授苏中滨对这个指挥中心的功能如数家珍。他说,红卫农场这个“智慧农业指挥中心”开发建设,是学校围绕北大荒农垦集团“双控一服务”的转型发展需求进行立项建设的。我们应用了人工智能技术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建设了覆盖水稻生产全产业链的智慧农业技术体系,构建了“一核两翼四化十大科技支撑系统”的农场智慧农业管理服务系统,开发了面向农场管理人员、农技人员、农户等不同对象的手机客户端,实现了水稻叶龄模型化诊断、农事任务智能化管理、农产品产销网络化对接三大突破,为农场探索生产精准化、管理智能化、服务便捷化、销售网络化的农业产业数字化解决路径。
东北农业大学副校长邹德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快推动农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2018年,在建三江考察时也强调,“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的手上。”智慧农业真正能够助力中国人端稳饭碗、装好自己的粮,这是当今世界现代农业发展的大趋势、大方向。这些年,我们学校在智慧农业研究领域,投入了大量精力,在技术层面取得了很多创新,2019年,我们将智慧农业作为合作的重点项目,选择红卫农场进行试点,两年间,课题组围绕农场对智慧农业的技术需求,构建了农场智慧农业支撑体系,实现了水稻叶龄模型化诊断、农事任务智能化管理、农产品产销网络化对接三大技术创新突破,成功打造了支撑现代农业生产的“智慧大脑”,为建三江智慧农业的创新引领走出了坚实一步。”
智慧农业的链条很长,不可能一蹴而就,还需要不断实践探索和技术创新。东北农业大学已经通过示范推广成功打造出一个样板,发挥了示范引领的作用。下一步,学校要继续向其他农场推广,扩大智慧农业示范区域。还要按照生产精准化、管理智能化、服务便捷化、销售网络化的要求继续深入研究,不断完善系统功能,拓展应用领域与应用环节,为农垦乃至全省“智慧农业”科技创新提供解决方案,助推我省现代农业发展。
实体服务东农校地合作在不断深化
为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扎实推进科技合作项目实施,有效助力建三江分公司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2020年8月28、29日,校党委书记孙登林带队,副校长邹德堂、生命科学学院向文胜教授、电气与信息学院苏中滨教授、资源与环境学院彭显龙教授、水利与建筑学院杨帆教授、新农村发展研究院专职推广人员孙文鹏、副院长宋珲等一行,赴建三江分公司开展2020年校企科技合作项目检查和合作对接。
8月28日,孙登林、邹德堂等一行到红卫农场实地查看“水稻新品种示范”、“五谷丰素生物制剂技术”、“育秧棚二次利用技术”、“寒地稻田简化高效施肥技术”“智慧农业”等12项科技项目的实施效果。
28日下午,“红卫农场综合示范基地”揭牌。作为首个综合示范基地,这也标志着学校与建三江分公司共同建设的“东农?建三江寒地现代农业科技创新示范区”第一个实体服务机构正式运行,为示范区建设迈出了坚实的一步。示范区集科技创新研发、成果推广示范、基层科技人才培育、优秀农业人才交流供给等功能于一体,是东北农业大学结合建三江实际特点,量身打造的新型科技服务模式,旨在有效解决建三江农业现代化发展科技需求,切实提高建三江科技创新水平,真正服务建三江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学校将以若干个综合示范基地为支点,把科技服务覆盖到整个建三江分公司。学校将坚定不移的与建三江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务实合作,将学校优秀人才、科技成果等创新要素向建三江集聚,为建三江分公司现代农业发展提供科技动力。
建三江分公司党委书记刘相增说,“从2019年校企全面战略合作协议签订,到2020年“东农·建三江寒地现代农业科技创新示范区”建设,建三江与学校的合作一年一个新举措,合作也取得许多成效,校企合作真正为建三江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这条路要坚定不移走下去。创新示范区建设为校企合作开启了新的征程,要起好步,扎实有效的推进落实好各项建设任务。建三江将把总书记的嘱托作为最终目标,以东北农业大学为后盾,持续将东农成果写入三江大地,为建三江现代农业发展持续赋能。”
(新闻来源:黑龙江日报客户端 2020年10月5日)
新闻资讯
- 校党委书记、校长付强讲授思政课:凝心聚力、奋楫笃行,奋力书写“农业强国、东农先行”的时代答卷
- 东北农业大学举行“情系黑土地 就业在龙江”2025届毕业生留省就业专场招聘会
- 校党委副书记贺景平带队慰问走访学校研究生支教团
- 东北农业大学召开经管校友联盟年会暨联盟发展研讨会
- 东北农业大学承办黑龙江省土地学会成立60周年大会暨第一届黑龙江省土地学会学术年会
- 东北农业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3家企业被认定为科技型中小企业
- 东北农业大学与双鸭山市宝山区委组织部举行校地合作座谈会
- 东北农业大学参加黑龙江省2025届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启动仪式
- 东北农业大学举办大学生后稷音乐节
- 东北农业大学老科协杨兴武同志荣获2024年中国老科协科学技术奖
- 刘玉秀校友做客第7期“开轩”校友讲堂暨第150期校园文化快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