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头新闻:聚力招才引智 打造人才强磁场|高端人才零流失!这所高校如何破解人才强校密码?
发布日期:2022-01-11 发布机构:宣传部 责任编辑:徐小添 阅读次数:
近年来,东北农业大学坚持把人才队伍建设作为实施人才强校战略的“法宝”,以提升人才的归属感、获得感、幸福感为出发点,创新人才培养机制,为揽天下英才而频频出招,逐渐打造出学校高端人才“顶天立地”、基础人才“铺天盖地”的良好成长环境,近年来创下高端人才零流失的记录!
颇为亮眼的成绩是如何取得的?
“三项计划”创新人才“育引用”机制
2015年,在新加坡国立大学获得博士学位的隋晓楠接到母校人才引进的邀请后,毅然决心回国,回归他的导师、东北农业大学食品学院江连洲教授团队,继续从事大豆蛋白功能基团的修饰与加工方面研究。
“那里有我的母校,更有全国植物蛋白研究的最高平台。”在江连洲的带领下,隋晓楠所在团队突破了食用油制取等多项创新技术,显著提升大豆资源的综合利用水平,为龙江大豆应用开辟了新疆域。在广泛的调研与校企合作中,隋晓楠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在《食品科技年鉴》(Annual Review of 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食品科学与技术趋势》(Trends in 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等国际重要期刊上发表SCI论文40余篇,总引用1600余次。
隋晓楠在做实验
“在高校教师评价改革中,需要破除‘唯论文’现象,但不能对SCI论文完全否定。我们依然鼓励发表高水平、高质量、有创新价值的论文。”东北农业大学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近年来,在被各大高校大量引进的青年人才中,面临科研经费、职称晋升等难题的不在少数。
在此背景下,该校在2016年启动首个人才“蓄水池”项目,出台《高层次人才支持实施办法》,设立“东农学者计划”“东农聚才计划”“东农奖励计划”的创新人才“育引用”机制,对青年人才考核评价坚持专利、论文、奖项等“定量”与对科研人员的研究潜力判断“定性”上双管齐下,对人才进行“发展性评估”,根据实际科研所需,在青年人才培育过程中松土、施好肥,再加把劲儿,一批又一批青年骨干正在拔节成长。
“科技创新要靠人才,而引进好人才的关键,是要把创新这件事和科技人才一生的追求结合起来,才能形成良性循环。”该校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介绍,层层递进、金字塔式支持培育人才体系和系列重奖人才举措,充分激发了人才队伍的内生动力,一大批科研成果正从试验场走向练兵场。
不仅如此,近年来,该校在科研平台建设和学科团队培养上再加码,实施“一流学科平台建设专项”和“学科团队发展专项计划”,采取“一事一议”方式“高精尖缺特”人才,通过建设设备总值近亿元的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平台,优化评价考核体系重新设立调整128个学科团队,三年依托平台吸引人才31人,依托团队精准引进人才41人。
“量体裁衣”激发科研人才活力
2016年,刚刚从教两年的东北农业大学教师杨帆,获得了该校“东农学者人才政策”青年才俊称号,在30岁时拿到了从事科研项目的第一桶金。
但杨帆心中还有个梦想:与国际顶尖科研院所——德国马普胶体与界面研究所合作建立首个联合实验室,致力于在农业固废资源化利用和黑土地保护等领域取得一批前沿性科研成果。
德国马普胶体与界面研究所由近80个科研院所组成,成立至今已成功培养出30余名诺贝尔奖获得者。要与此研究所合作成立国际联合实验室不是件容易的事,需要强大的资金支持和技术支撑。
让杨帆没想到的是,2019年从德国留学归国后,她被破格提拔为教授,成为学校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计划的培养对象之一,2021年成功入选国家重大人才计划。通过组织上的关怀与传达,学校决定投入专项经费支持她深入开展国际科研合作,力争形成一批具有重大科学价值的创新成果。目前,面积为200余平方米的国际联合实验室已揭牌开工。身兼国际联合实验室主任、德国马普学会胶体与界面研究所课题组长,杨帆又有了新的目标,她正带领自己的科研团队在实验室“大展拳脚”,继续攀登科学高峰。
杨帆带领团队在国际联合实验室做科研
对满足学术英才、杰出学者、首席教授、终身教授四个层次的人才实行“效益年薪制”,2016年,该校出台《青年才俊、学术骨干实施办法》,大幅度提升高层次人才收入水平,确保人才更加精准得到锻炼,提升创新能力。
“‘东农学者计划’真正实现为青年人才成长‘量体裁衣’,让青年工作者感受到温暖、活得更有尊严。”杨帆说,在一项项科研项目奖励经费的资助下,她带领团队不断将目光锁定在学术研究上,破解了一个又一个科学技术难题,扎根东农的想法油然而生。
三年来,在“东农学者计划”的创新机制下,该校共遴选高层次年薪制人员75人、“学术骨干”275人、“青年才俊”222人,青年科技创新人才矩阵崛起,重大技术项目研究不断加,已有越来越多的青年教师像杨帆一样,潜心向学,成长为各专业领域的“明白人”和“顶梁柱”。
良好育才环境让科研人员心无旁骛搞科研
潜心入户调研,开展干部培训,助力黑土地保护、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作为公共管理与法学院院长,杜国明除了要承担正常的教学科研任务,还承担着大量的行政管理工作。5年来,他带团深入4省67个县走访30000余农户,他撰写的评估报告和决策建议为党中央、国务院评估相关省份精准扶贫工作成效提供了重要依据。
“我们的工作,上接天下接地,需要马不停蹄去完成,可一些事务性工作会占用科研人员不少时间和精力,科研时间碎片化将阻碍科研人员的原始创新。然而学校始终秉持‘科研先行’理念,集全局之力让科研人员心无旁骛搞科研、勤实践。”杜国明说。
杜国明在查找资料
想尽办法招揽人才、尽己所能服务人才,已成为东北农业大学的人才工作常态。该校实施的一系列举措让各级各类人才成长有扶持、待遇有保障、做事有舞台、发展有空间,进一步营造了尊重人才、爱护人才、善待人才的良好环境,实现了高端人才的高增长、零流失,有力支撑了东北农业大学世界一流学科和高水平大学建设。
(新闻来源:龙头新闻1月10日)
新闻资讯
- 耕读文化育“新”人,不负一年好“丰”光——东北农业大学举办第二届耕读文化节
- 中国研究生乡村振兴科技强农+创新大赛第四届科技作品竞赛全国总决赛在哈尔滨开幕
- 中俄友好、和平与发展委员会教育理事会俄方主席沙赫赖访问东北农业大学
- 东北农业大学在第十一届全国大学生乡村振兴创新创业大赛暨农业建筑环境与能源工程相关专业双创大赛中喜获佳绩
- 新西伯利亚国立农业大学代表团访问东北农业大学
- 校党委书记、校长付强讲授思政课:凝心聚力、奋楫笃行,奋力书写“农业强国、东农先行”的时代答卷
- 东北农业大学举行“情系黑土地 就业在龙江”2025届毕业生留省就业专场招聘会
- 东北农业大学举办“校友终身成长支持计划”首期校友企业研学活动
- 校党委副书记贺景平带队慰问走访学校研究生支教团
- 东北农业大学召开经管校友联盟年会暨联盟发展研讨会
- 东北农业大学承办黑龙江省土地学会成立60周年大会暨第一届黑龙江省土地学会学术年会